sub newsletter

用百度指數衡量公關的效果,靠譜嗎?

每隔一段時間,總遇到PR的朋友問到如下問題,為什么發(fā)了幾篇新聞稿,媒體轉載也不少,百度指數卻沒有大幅增長?

在此分享下個人對百度指數的理解。

 

  • ?“百度指數”是什么?

長期以來,百度指數是衡量企業(yè)廣告營銷投放,甚至公關發(fā)稿的一個重要指標,廣義上的“百度指數”指的是百度“搜索指數”。

根據百度指數的官方說明:“

“百度指數是以百度海量網民行為數據為基礎的數據分享平臺。百度指數反映網民的主動搜索需求,所有影響網民搜索行為的活動都可能影響百度指數。”

用百度指數衡量公關的效果,靠譜嗎?

如上比較容易理解,百度指數其實衡量的是“網民的主動搜索行為”,當看到一段廣告,一篇新聞或文章,想要去深入了解“知識點”的時候,我們會習慣性的“百度一下”。

這時候的搜索,就是用戶的“主動搜索行為”,是為了解決一個問題,需要獲取答案的強需求,這也是為什么企業(yè)發(fā)布新聞稿希望達到的一個重要目的,希望在用戶主動搜索的時候,能夠在茫茫的互聯(lián)網信息中找到自己。

搜索的本質上是互聯(lián)網信息的聚合,而內容營銷帶來的媒體轉載、用戶聲量所形成的搜索長尾效應,是迅速促進企業(yè)互聯(lián)網資產積累的最重要基石,當用戶在進行“主動搜索”這種強需求行為的時候,搜索引擎中呈現(xiàn)的結果,往往能夠直接影響用戶的印象和決策。

 

  • ?可以用百度“搜索指數”衡量公關的有效性嗎?

公關的核心職能是內外部溝通發(fā)聲,確保品牌的信息能夠被及時、有效、正確的傳達。不過,用網民的“搜索行為”衡量公關的有效性,er…妥當嗎?

不難想明白,體現(xiàn)“用戶搜索行為”的百度搜索指數,實際上應該是企業(yè)品牌、市場、公關、廣告等多個傳播職能共同作用的結果,比如廣電、戶外、互聯(lián)網廣告投放,媒體報道,文章、營銷活動等多種方式,有且只有引起用戶的關注與好奇心,用戶才會產生搜索行為去搜索目標關鍵詞,這中間存在一個認知轉化為行動的過程。

其實,百度自身對“百度指數”的定位也是通過網民搜索行為數據的反映,用以指導企業(yè)的廣告、關鍵詞營銷投放,而單純的用百度指數來衡量公關部發(fā)稿或媒體關系的“KPI”,顯然是那么不靠譜的。

用百度指數衡量公關的效果,靠譜嗎?

圖片來源:姜茶茶? 微信賬號:jiangchacha0314

關于如何有效衡量公關的價值,參見此前魏武輝與李國威老師關于#公關到底重要么#的討論,個人也寫了一篇文章,其中也提到美通社提出RESULTS效果評估模型,在此不贅述。

公關當然很有用,而且其效果也越來越容易被衡量

 

  • 百度搜索指數忽然大幅增長對公關來講是好事嗎?

毫無疑問,引起用戶好奇心并產生搜索行為的內容,一定需要真正觸達用戶內心,切中其情感或利益,而要使企業(yè)公關通過內容影響百度指數的大幅變化,多數僅有以下兩種情況,一種是積極的,一種則多為負向的:

1、 能夠引起目標用戶強烈關注的資訊、新聞報道,如投融資,財報,并購等大事件大新聞,激起用戶的興趣(如新品,合作,并購),或影響到其利益。(如財報)

2、 目標關鍵詞與公眾高度關注的事件性熱點緊密相關,要么是正向的話題熱議,要么是負面的丑聞引發(fā)的公關危機,引起用戶強烈的好奇心,產生主動搜索行為,從而影響“百度搜索指數”。

第一種情況引發(fā)的媒體報道或用戶關注,信源大多數來自于品牌公關部門的主動發(fā)布,品牌多處于主導地位,傳播內容相對是正向可控的。但必須通過長期有節(jié)奏的、高質量的,多渠道的媒體傳播或內容營銷,影響終端用戶的認識,促進產生搜索行為。

用百度指數衡量公關的效果,靠譜嗎?

第二種情況則多數是的企業(yè)被動關注或被動報道,一般都是“攤上大事了”,相對負面風險極高,很難受控,即使是麥當勞改名金拱門這類的正向話題,也極難在企業(yè)PR層面能力掌控的范圍之內。更多的被動關注是真正的黑天鵝,如近兩周被離職員工送上頭條的某事件,互懟了幾撥10W+,百度指數也是直線飆升。

 

  • ?百度“媒體指數”能有效衡量公關發(fā)稿嗎?

百度指數2018年初低調升級,將之前的“輿情關注”板塊,升級為了“資訊關注”,其中的指標拆分成了“資訊指數”和“媒體指數”,目前仍在試運行中。

根據百度指數的官方說明,

媒體指數:是以各大互聯(lián)網媒體報道的新聞中,與關鍵詞相關的,被百度新聞頻道收錄的數量,采用新聞標題包含關鍵詞的統(tǒng)計標準,數據來源、計算方法與搜索指數無直接關系。

按照百度的標準說明,媒體指數衡量的僅是“標題中包含關鍵詞”的媒體報道數量,也就是“百度新聞”中的結果數量,但其中存在的問題可能容易被忽略掉

1、首先大量的媒體報道,并不會直接將企業(yè)的品牌名稱放在標題之中,多數情況則是在一篇綜合報道中提到某個企業(yè)的名字、產品,或采訪了企業(yè)的高管或產品的用戶。

目標關鍵詞隱含在全文之中,顯然是被“媒體指數”忽略的一部分,對于經過大量的媒體關系維護才好容易獲得媒體報道的公關人來說,用百度“媒體指數”來衡量其KPI顯然是不公平的。

2、其次是“媒體指數”并不能完全客觀的呈現(xiàn)品牌被互聯(lián)網媒體報道的情況,指數計算尚存在統(tǒng)計不完整的問題,甚至會漏掉近半數以上的有效媒體報道,數據是失真有待改進的,不能確定是數據缺失,還是百度對指數進行了加權處理。

用百度指數衡量公關的效果,靠譜嗎?
最近7天標題中包含“麥當勞”關鍵詞的媒體指數統(tǒng)計有35篇

麥當勞最近7天有79篇標題中包含“麥當勞”關鍵詞的新聞報道,但只有35篇被媒體指數體現(xiàn),最近30天有611篇,被媒體指數體現(xiàn)的則只有402篇,中間存在30%-50%的差值,測試了其它的一些品牌關鍵詞,多數也存在媒體指數的統(tǒng)計與百度新聞實際的新聞報道數據較大差異不匹配的問題。

換句話說,可能有接近一半的結果不會被媒體指數統(tǒng)計到。由此可見,用“媒體指數”衡量媒體報道還僅是一個半近似值參考,并不能完整體現(xiàn)全量結果。

用百度指數衡量公關的效果,靠譜嗎?
最近7天百度新聞中收錄的標題中包含“麥當勞”關鍵詞的相關新聞有79篇

 

  • 百度“資訊指數”衡量的是什么?

資訊指數:是以百度智能分發(fā)和推薦內容數據為基礎,將網民的閱讀、評論、轉發(fā)、點贊、不喜歡等行為的數量加權求和得出資訊指數。數據試運行中,當前日(T)更新(T-2)日數據。

由上可見,百度的“資訊指數”主要衡量內容在百度分發(fā)體系中的用戶互動行為,包括內容引起的用戶閱讀,轉評贊等行為。

能夠被渠道分發(fā)只是第一步,是否能夠真正影響到百度“資訊指數”,更取決于內容的可互動性。能夠激發(fā)用戶互動的內容,多數是有用的信息,有爭議的觀點,有趣的發(fā)現(xiàn),重要的新聞事件等,內容與用戶的相關度和接近性,能否引起用戶的興趣或影響其利益,是促進內容獲取用戶“轉評贊”等互動行為的關鍵。

但可能是在試運行階段,百度“資訊指數”也存在一定程度的統(tǒng)計問題,如聯(lián)合利華和寶潔近30天的資訊指數對比,上一周聯(lián)合利華取消英國總部的新聞,幾乎上了所有門戶網站的首頁頭版,從百度新聞最近30天分發(fā)的新聞數量統(tǒng)計來看,聯(lián)合利華的新聞有92篇,寶潔為67篇,但“資訊指數”上關于聯(lián)合利華的收錄幾乎是為零,很顯然指數是未能反映準確情況的。

用百度指數衡量公關的效果,靠譜嗎?
最近30天百度新聞中收錄的標題中包含“聯(lián)合利華”關鍵詞的相關新聞有92篇
用百度指數衡量公關的效果,靠譜嗎?
百度資訊指數體現(xiàn)的最近30天關于聯(lián)合利華的數據幾乎為零
用百度指數衡量公關的效果,靠譜嗎?
最近30天百度新聞中收錄的標題中包含“寶潔”關鍵詞的相關新聞有67篇

 

  • 公關發(fā)布哪些內容能對百度指數產生促進?

結合美通社2017年的媒體調查,以及每年對數萬篇新聞稿發(fā)布結果分析的大數據來看,

1、 最受媒體和用戶關注的有趣的、甚至是有爭議的內容(如觀點,報告數據),這類稿件分發(fā)在微博、微信、今日頭條等移動端平臺的推送量、閱讀量和轉評贊等互動效果是相對最好的。

2、 其次是時效性的新聞事件,尤其是大的硬新聞,如投融資,并購,財報發(fā)布等。然后是新產品發(fā)布、服務升級、戰(zhàn)略合作、企業(yè)創(chuàng)新故事等內容。

近三分之二(62.8%)的媒體希望企業(yè)的稿件內容中帶有更多觀點性信息。而較軟性的稿件,如促銷營銷等內容,媒體的關注意愿最低,按照百度指數各項指標的衡量規(guī)則,即使推送到渠道落地,但無法吸引用戶的閱讀,也就無法產生主動搜索或互動,對百度指數也很難達到促進作用。

這就也同時對PR稿件的傳播與搜索收錄帶來更大挑戰(zhàn),常規(guī)的媒體發(fā)布要獲得影響百度指數的效果,對稿件的內容質量和發(fā)布渠道(尤其是移動端信息流)要求相對更高,只有通過高質量內容在真正意義上去影響用戶對品牌的關注,才可能激發(fā)其搜索需求和互動行為。

擴展閱讀:《2017技術對媒體內容生產和企業(yè)新聞偏好的影響》白皮書

用百度指數衡量公關的效果,靠譜嗎?

 

  • 對于公關來講,有哪些做法可以促進百度搜索長尾效果提升?

其實百度指數對公關效果的衡量只是一個不全面參考,單從公關最核心的基礎工作媒體發(fā)布來看,重點是如何長期通過百度的分發(fā)渠道產生長尾效果,有如下4點建議

1、大幅提高主動發(fā)布數量,尤其是在百度分發(fā)渠道(網頁、新聞及移動端信息流)可見的內容數量,并保持較高穩(wěn)定的頻率。

搜索引擎對內容的收錄和展現(xiàn),是由復雜的算法決定的,會綜合評判內容的質量、時效性、熱度、相關網頁鏈接結果的數量和質量等因素?;ヂ?lián)網新發(fā)布的內容,需要在上述指標中與現(xiàn)有排序結果競爭,才能逐漸獲得優(yōu)化的展現(xiàn)結果。

尤其是前面所講的,影響到用戶的搜索行為,需要跨越一個由“認知轉化為行動”的過程,首先要解決的就是內容有機會在各種渠道、最大范圍內被目標受眾看到。

2、在稿件標題中有目標地體現(xiàn)核心目標關鍵詞,關鍵詞在標題、內容中出現(xiàn)的位置越靠前,且密度合理(但不是堆砌),對搜索引擎的收錄檢索就越有利。

3、增強時效性新聞內容的發(fā)布,時效性內容可以是新聞事件,可以是觀點、報告,也可以是一個產品創(chuàng)新的故事。如果能與公眾當下關注的熱點相結合,被百度收錄檢索,并且智能分發(fā)的機會就越大。

按照百度去年對取消“新聞源”數據庫的解釋,其最核心強調就是對時效性內容的收錄和分發(fā),以下參見我去年3月的文章解讀

百度取消新聞源,對媒體和公關有哪些影響

4、提高發(fā)布內容的價值和多樣性,深化稿件主題,相同事件不同角度主題的內容,對百度的收錄呈現(xiàn),以及對搜索結果多樣性的用戶體驗,也有促進作用。(如相同的新聞事件,觀點、從不同的新聞點和角度切入,形成系列內容,增強多樣性)

以上是一些片面的個人分享,僅供參考,通過公關影響百度指數的確是一件挺曲折的事兒,但實現(xiàn)長尾的搜索價值其實并不難實現(xiàn),比做一篇10W+應該容易多了。

用百度指數衡量公關的效果,靠譜嗎?
本文作者:劉曉林,美通社中國區(qū)受眾拓展部總監(jiān),鈦媒體作者。負責美通社國內業(yè)務發(fā)展、媒體關系、市場與新媒體策略。

原創(chuàng)文章,作者:劉曉林,如若轉載,請注明出處:http://www.ganyuanhong.cn/blog/archives/20614

China-PRNewsire-300-300